►109學年國文一上(新綱第一冊)
課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第一課 | 夏夜 | 夏夜 | 夏夜 |
第二課 | 論語選 (一)子游問孝 (二)譬如為山 (三)吾日三省吾身 |
吃冰的滋味 | 絕句選 (一)登鸛雀樓 (二)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(三)楓橋夜泊 |
第三課 | 雅量 | 善用時間的方法 | 紙船印象 |
第四課 | 母親的教誨 | 差不多先生傳 | 吃冰的滋味 |
第五課 | 兒時記趣 | 論語選 (一)學而時習之 (二)三人行必有我師 (三)益者三友 |
瑞穗的靜夜 |
第六課 | 背影 | 那默默的一群 |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|
第七課 | 心囚 | 下雨天,真好 | 論語選 (一)學而時習之 (二)譬如為山 (三)三人行必有我師 |
第八課 | 無心的錯誤 | 紙船印象 | 鮭魚產卵,力爭上游 |
第九課 | 音樂家與職籃巨星 | 兒時記趣 | 飛翔的舞者 |
第十課 | 藍色串珠項鍊 | 鬧元宵 | |
語文常識一 | 標點符號使用法 | 閱讀策略指導 | 標點符號使用法 |
語文常識二 | 閱讀導航與資訊檢索 | 資料檢索 | 工具書使用法與資料檢索 |
自學一 | 經典選讀—先秦寓言選 (一)鷸蚌相爭 (二)濫竽充數 |
生之歌選 | 故鄉的桂花雨 |
自學二 | 貪睡的長頸鹿 | 拄枴杖的小男孩 | 暑假作業 |
自學三 | 五歲蚊帳大使 | 曹操掉下去了 | 茶葉的分類 |
►109學年國文二上(新綱第三冊)
課次 | 翰林尚未通審,通審後立即更新 | 康軒 | 南一尚未通審,通審後立即更新 |
第一課 | 田園之秋選 | 白靈新詩選 (一)飛魚 (二)風箏 |
新詩選 (一)傘 (二)風箏 |
第二課 | 古詩選 (一)迢迢牽牛星 (二)慈烏夜啼 |
古體詩選 (一)庭中有奇樹 (二)慈烏夜啼 |
聲音鐘 |
第三課 | 故鄉的桂花雨 | 土芭樂的生存之道 | 我所知道的康橋 |
第四課 | 愛蓮說 | 田園之秋選 | 五柳先生傳 |
第五課 | 山豬學校 | 五柳先生傳 | 差不多先生傳 |
第六課 | 鳥 | 我在圖書館的一天 | 張釋之執法 |
第七課 | 張釋之執法 | 愛蓮說 | 蜜蜂的讚美 |
第八課 | 生命中的碎珠 | 鳥 | 愛蓮說 |
第九課 | 一棵開花的樹 | 冬陽 | 棒球靈魂學 |
第十課 | 畫的哀傷 | 拆牆 | 指尖上的故事:簡報 |
語文常識一 | 語法(上)詞類 | 語法(上)詞類介紹 | 語法(上)詞類 |
語文常識二 | 語法(下)句子 | 語法(下)句型介紹 | 語法(下)句型 |
自學一 | 六朝名士畫廊-世說新語選 (一)坦腹東床 (二)王藍田食雞子 |
世說新語選 (一)華王優劣 (二)王藍田忿食雞子 |
油桐花編織的祕徑 |
自學二 | 不要再吃黑鮪魚了 | 買春聯 | 王冕的少年時代 |
自學三 | 安藤忠雄:孤獨,也要讓夢想開花 | 天使的海和魔鬼的海 | 一顆珍珠 |
►109學年國文三上(第五冊)
課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第一課 | 故鄉的桂花雨 | 一棵開花的樹 | 翠玉白菜 |
第二課 |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| 宋詞選 (一)武陵春 (二)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|
詞選 (一)如夢令 (二)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|
第三課 | 詞選 (一)虞美人 (二)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|
人間好時節 | 尋找薄荷的小孩 |
第四課 | 土 | 與宋元思書 | 與宋元思書 |
第五課 | 良馬對 | 大明湖 | 楚人養狙 |
第六課 | 大明湖 | 青青子衿 | 奶油鼻子 |
第七課 | 習慣說 | 湖心亭看雪 |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|
第八課 | 青鳥就在身邊 | 再見,西莎 | 傘季 |
第九課 | 與宋元思書 | 孟子選-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| 寄弟墨書 |
第十課 | 豬血糕 | 麥帥為子祈禱文 | 水神的指引 |
第十一課 | 寄弟墨書 | 座右銘 | 湖心亭看雪 |
第十二課 | 射鵰英雄傳─智鬥書生 | 別讓地球成為垃圾墳場 | 麥琪的禮物 |
語文常識一 | 應用文-對聯 | 對聯 | 題辭 |
語文常識二 | 對聯 |
►109學年英語一上(新綱第一冊)
課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Starter | 單數人稱代名詞主格/所有格 be動詞直述句 What詢問人名、電話號碼 |
What詢問人名或電話號碼 Who的問答句 單數人稱代名詞主格、所有格 How old…?的問答句 數字0~15 |
人稱代名詞主格和所有格 be動詞直述句、疑問句與簡答句 Who的問答句 What詢問人名或電話號碼 |
Lesson 1 | Who的問答句 be動詞的Yes/No問答句 形容詞 |
be動詞Yes / No問答句(單數) 形容詞 and、too ※不定冠詞a、an |
名詞單複數 指示代名詞this, that, these, those |
Lesson 2 | 名詞的複數 指示代名詞this, that, these, those Where詢問位置 |
名詞的複數 指示代名詞this, that, these, those 用疑問詞What詢問物品 ※單數與複數人稱代名詞 ※複數名詞所有格 |
Where…from?的問答句 How old…?的問答句 What time…?的問答句 |
Lesson 3 | Let’s的用法 人稱代名詞受格 助動詞can的用法 |
表位置的介系詞 Where詢問位置 *in front of / in the front of |
祈使句 |
Lesson 4 | What day...?的問答句 What time…?的問答句 現在進行式 |
There is/ are的問答句 ※數字16~99 ※some / any |
Where詢問位置 There is/ are的問答句 |
Lesson 5 | 詢問日期的說法 When的問句 序數 |
祈使句 | 現在進行式 |
Lesson 6 | There is/ are的問答句 | 現在進行式 用疑問詞What詢問他人正在做什麼 What time…?的問答句 What day...?的問答句 ※人稱代名詞受格的用法 |
助動詞can的問答句 |
►109學年英語二上(新綱第三冊)
課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Lesson 1 | 用How或What詢問天氣 描述天氣狀況 授與動詞 所有格代名詞 |
規則動詞過去式 不規則動詞過去式 |
·be 動詞過去式 ·規則動詞過去式 ·以疑問詞what為首的問句與答句 |
Lesson 2 | 從屬連接詞after,before,when | 授與動詞 疑問詞why 連接詞because和so ※because和because of |
·疑問詞why ·不規則動詞過去式 ·連接詞because和so的用法 |
Lesson 3 | 過去進行式 過去進行式與過去式的運用 時間的逆讀法 |
從屬連接詞when,before,after 過去進行式 過去進行式搭配連接詞when ※時間的表示法 |
·過去進行式 ·連接詞 when、before 和 after的用法 |
Lesson 4 | 不定詞或動名詞當動詞的受詞 動名詞當介系詞的受詞 動名詞當主詞 虛主詞it |
不定詞當動詞的受詞 動名詞當動詞的受詞 ※動名詞當介系詞的受詞 動名詞當主詞 虛主詞it |
·不定詞當受詞 ·動名詞當受詞 ·動詞spend表花費時問的用法 |
Lesson 5 | 地點的描述 指示方向用語 take,spend表花費時間 |
未來式 使役動詞 ※表花費「時間」的動詞take,spend |
動名詞當主詞 it當虛主詞 How long ...?的問句及其答句 (動詞take的用法) |
Lesson 6 | 未來式 cost,spend及pay表花費金錢 |
問路句型與指示方向用語 by+交通工具 take/ride/drive+交通工具 ※表花費「金錢」的動詞spend,pay,cost |
未來式 動詞spend 表花費金錢的用法 How much ...? 的問句及其答 句(動詞cost的用法) |
►109學年英語三上(第五冊)
課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Lesson 1 | 現在完成式 | 現在完成式 | 現在完成式 |
Lesson 2 | 附加問句 | 名詞子句_that子句 現在.過去分詞當形容詞 |
現在.過去分詞當形容詞 名詞子句_that子句當受詞及補語 |
Lesson 3 | 現在.過去分詞當形容詞 名詞子句_that子句 |
附加問句 | 附加問句 |
Lesson 4 | 被動語態 | 被動語態 | 被動語態的用法 |
Lesson 5 | 名詞子句_wh-名詞子句 / 不定詞片語 | 名詞子句_wh-名詞子句 / 不定詞片語 | 名詞子句_wh-名詞子句/ 不定詞片語 |
Lesson 6 | 名詞子句_if/whether so…that…/ too…to… |
名詞子句_if/whether so…that…/ too…to… |
名詞子句_if/whether so…that…/ too…to… |
Lesson 7 | 附和句 介系詞片語後位修飾 |
介系詞片語的後位修飾 | 介系詞片語的後位修飾 附和句 |
Lesson 8 | 關係子句(一)(關係代名詞當主詞) | 關係子句(一)(關係代名詞當主詞) | 關係子句(一)(關係代名詞當主詞) |
Lesson 9 | 關係子句(二)(關係代名詞當受詞) | 關係子句(二)(關係代名詞當受詞) | 關係子句(二)(關係代名詞當受詞) |
►109學年數學一上(新綱第一冊)
章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第一章 | 數與數線 1-1 正數與負數 1-2 正負數的加減 1-3 正負數的乘除 1-4 指數記法與科學記號 |
整數的運算 1-1 負數與數線 1-2 整數的加減 1-3 整數的乘除與四則運算 1-4 指數記法與科學記號 |
整數運算與科學記號 1-1 數與數線 1-2 整數的加減運算 1-3 整數的乘除運算 1-4 指數與科學記號 |
第二章 | 標準分解式與分數運算 2-1 質因數分解 2-2 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2-3 分數與指數律 |
分數的運算 2-1 因數與倍數 2-2 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 2-3 分數的四則運算 2-4 指數律 |
因數分解與分數運算 2-1 質因數分解 2-2 公因數與公倍數 2-3 分數的加減運算 2-4 分數的乘除運算與指數律 |
第三章 | 一元一次方程式 3-1 式子的運算 3-2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3-3 應用問題 |
一元一次方程式 3-1 代數式的化簡 3-2 一元一次方程式 3-3 應用問題 |
一元一次方程式 3-1 以符號列式與運算 3-2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列式與求解 3-3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應用 |
第四章 | 線對稱與三視圖 |
►109學年數學二上(新綱第三冊)
章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第一章 | 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-1乘法公式 1-2多項式的加減 1-3多項式的乘除 |
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-1乘法公式 1-2多項式與其加減運算 1-3多項式的乘除運算 |
乘法公式與多項式 1-1乘法公式 1-2多項式的加法與減法 1-3多項式的乘法與除法 |
第二章 | 二次方根與畢氏定理 2-1二次方根的意義 2-2根式的運算 2-3畢氏定理 |
平方根與畢氏定理 2-1平方根與近似值 2-2根式的運算 2-3畢氏定理 |
平方根與畢氏定理 2-1平方根與近似值 2-2根式的運算 2-3畢氏定理 |
第三章 | 因式分解 3-1提公因式與乘法公式作因式分解 3-2利用十字交乘法因式分解 |
因式分解 3-1利用提公因式與乘法公式做因式分解 3-2利用十字交乘法做因式分解 |
因式分解 3-1提公因式法與乘法公式因式分解 3-2利用十字交乘法因式分解 |
第四章 | 一元二次方程式 4-1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式 4-2配方法與公式解 4-3應用問題 |
一元二次方程式 4-1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式 4-2配方法與公式解 4-3應用問題 |
一元二次方程式 4-1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式 4-2配方法與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公式解 4-3一元二次方程式的應用 |
第五章 | 統計資料處理 | 統計資料處理 5-1資料整理與統計圖表 |
統計資料處理與圖表 5-1相對與累積次數分配圖表 |
►109學年數學三上(第五冊)
章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第一章 | 相似形 1-1 比例線段 1-2 相似多邊形 1-3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|
相似形 1-1 比例線段 1-2 縮放與相似 1-3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|
比例線段與相似形 1-1 比例線段 1-2 相似形 1-3 相似形的應用 |
第二章 | 圓形 2-1 點、線、圓 2-2 圓心角、圓周角與弦切角 |
圓 2-1 點、直線、圓之間的位置關係 2-2 圓心角、圓周角及弦切角 |
圓的性質 2-1 點、直線、圓之間的關係 2-2 圓心角、圓周角與弦切角 |
第三章 | 外心、內心與重心 3-1 推理證明 3-2 三角形與多邊形的心 |
幾何與證明 3-1 證明與推理 3-2 外心、內心與重心 |
推理證明與三角形的心 3-1 推理與證明 3-2 三角形的外心、內心與重心 |
►109學年自然一上(新綱第一冊)
章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序章 | 科學方法 進入實驗室 |
探究自然的方法 | |
第一章 | 生命世界與科學方法 1-1 多彩多姿的生命世界 1-2 探究自然的科學方法 1-3 進入實驗室 實驗1-1 複式顯微鏡與解剖顯微鏡的使用 |
生命的特性 1-1 生物的基本構造─細胞 1-2 細胞所需的物質 1-3 從細胞到個體 實驗1-1-1複式顯微鏡的使用 實驗1-1-2解剖顯微鏡的使用 實驗1-1-3動、植物細胞的觀察 實驗1-3水滴中的生命世界 |
生命的發現 1-1 生命現象與生物圈 1-2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1-3 細胞的形態與構造 活動1-1觀察生物的工具 活動1-2細胞的觀察 |
第二章 | 生物體的組成 2-1 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2-2 細胞的構造 2-3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2-4 生物體的組成層次 實驗2-1 細胞的觀察 |
養分 2-1 食物中的養分 2-2 酵素 2-3 植物如何獲得養分 2-4 動物如何獲得養分 實驗2-1食物中醣類的測定 實驗2-2影響酵素作用的因素 實驗2-3光合作用的探討 |
組成生物體的層次和尺度 2-1 組成生命的物質 2-2 生物體的組成層次 活動2-1物質進出細胞的觀察 |
第三章 | 生物體的營養 3-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3-2 酵素 3-3 植物如何製造養分 3-4 人體如何獲得養分 實驗3-1 澱粉與糖分的測定 實驗3-2 酵素的分解作用 實驗3-3 光與光合作用 |
生物的運輸與防禦 3-1 植物的運輸構造 3-2 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3-3 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3-4 人體的防禦作用 實驗3-3觀察血液的流動 |
生物體與營養 3-1 食物中的養分 3-2 酵素 3-3 植物如何製造養分 3-4 人體如何獲得養分 活動3-1食物中澱粉與糖的測定 活動3-2酵素的作用 活動3-3光合作用變因之探討 |
第四章 | 生物體的運輸作用 4-1 植物的運輸構造 4-2 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4-3 人體血液循環的組成 4-4 人體的循環系統 實驗4-1 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 實驗4-2 探測心音與脈搏 |
生物體的協調作用 4-1 神經系統 4-2 內分泌系統 4-3 生物的感應 實驗4-1-1反應時間的測定 實驗4-1-2人體的感覺作用 實驗4-3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|
生物體內的運輸 4-1 植物的運輸構造 4-2 人體內的血液循環 4-3 人體內的淋巴循環 活動4-1觀察植物體內的維管束 活動4-2血液流動的觀察 活動4-3探測心音與脈搏 |
第五章 | 生物體的協調作用 5-1 刺激與反應 5-2 神經系統 5-3 內分泌系統 5-4 行為與感應 實驗5-1 反應時間的測定 |
生物的恆定性 5-1 恆定性及其重要性 5-2 體溫的恆定 5-3 呼吸與氣體的恆定 5-4 血糖的恆定 5-5 排泄作用與水分的恆定 實驗5-1恆定性的觀察 實驗5-3呼吸作用的觀察 |
生物體的協調作用 5-1 神經系統 5-2 內分泌系統 5-3 植物的感應 活動5-1人體感覺與感覺疲勞 活動5-2反應時間的測定 活動5-3土壤水分對氣孔開閉的影響 |
第六章 | 生物體的恆定 6-1 呼吸與氣體的恆定 6-2 排泄與水分的恆定 6-3 體溫的恆定與血糖的恆定 實驗6-1 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|
生物體內的恆定性 6-1 呼吸與氣體的恆定 6-2 血糖的恆定 6-3 排泄與水分的恆定 6-4 體溫的恆定 活動6-1人體呼出氣體的檢測 |
|
跨科主題 | 微觀與巨觀 | 世界的各種大小樣貌 1.巨觀尺度與微觀尺度 2.尺度的表示與比較 |
尺度的認識與應用 1.什麼是尺度 2.如何表示尺度 3.如何應用尺度 實作:製作行星尺 |
►109學年自然二上(新綱第三冊)
章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序章 | 實驗室常用器材 | 進入實驗室 | 進入實驗室 |
第一章 | 基本測量 1-1長度、質量與時間 1-2測量與估計 1-3體積與密度 實驗1-1質量、體積與密度的關係 |
基本測量 1-1長度與體積的測量 1-2質量與密度的測量 實驗1.2探討物質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|
基本測量 1-1長度與體積的測量 1-2質量的測量 1-3密度 實驗1-1探討質量和體積的關係 |
第二章 | 物質的世界 2-1認識物質 2-2溶液與濃度 2-3混合物的分離 實驗2-1氣體的製造與性質 實驗2-2食鹽與細砂的分離 |
物質的世界 2-1認識物質 2-2水溶液 實驗2.1混合物的分離 實驗2.2氧氣的製備及性質 |
認識物質的世界 2-1認識物質 2-2水溶液 2-3空氣與生活 實驗2-1簡易的物質分離 實驗2-2硝酸鉀在水中的溶解情形 實驗2-3氫氣製備與排水集氣法 |
第三章 | 波動與聲音 3-1波的傳播與特徵 3-2聲音的形成 3-3多變的聲音 3-4聲波的傳播與應用 實驗3-1聲音是如何產生的? |
波動與聲音 3-1波的傳播 3-2聲波的產生與傳播 3-3聲波的反射與超聲波 3-4多變的聲音 |
波動與聲音的世界 3-1波的傳播與特性 3-2聲波的產生與傳播 3-3聲波的反射 3-4多變的聲音 實驗3-1彈簧波的觀察 實驗3-2聲音頻率的變化 |
第四章 | 光、影像與顏色 4-1光的傳播 4-2光的反射與面鏡成像 4-3光的折射 4-4透鏡成像 4-5色散與顏色 實驗4-1光線反射的定律 實驗4-2凸透鏡的成像觀察 |
光 4-1光的傳播與光速 4-2光的反射與面鏡 4-3光的折射與透鏡 4-4光學儀器 4-5色光與顏色 實驗4.3透鏡的成像觀察 實驗4.5色光與顏色的關係 |
光與色的世界 4-1光的傳播 4-2光的反射與面鏡 4-3光的折射與透鏡 4-4光學儀器 4-5光與顏色 實驗4-1透鏡的成像 |
第五章 | 溫度與熱 5-1溫度與溫度計 5-2熱量 5-3比熱 5-4熱的傳播方式 實驗5-1物體受熱後溫度上升的比較 |
溫度與熱 5-1溫度與溫度計 5-2熱量與比熱 5-3熱對物質的影響 5-4熱的傳播方式 實驗5.1溫度計的原理 實驗5.2熱量與物質溫度變化的關係 |
冷暖天地 5-1溫度與溫度計 5-2熱量與比熱 5-3熱的傳播 5-4熱對物質的影響 實驗5-1水受熱後溫度的變化 |
第六章 | 物質的基本結構 6-1元素與化合物 6-2生活中常見的元素 6-3物質結構與原子 6-4週期表 6-5分子與化學式 實驗6-1元素的性質與分類 |
探索物質組成 6-1元素的探索 6-2元素週期表 6-3原子與原子結構 6-4分子與化學式 |
元素與化合物 6-1純物質的分類 6-2認識元素 6-3原子結構 6-4元素週期表 6-5分子與化學式 實驗6-1認識元素 |
跨科主題 | 地球的生命之光—太陽 | 水與空氣的重要性 | 波動與地震 |
►109學年自然三上(第五冊)
章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第一章 | 直線運動(理化) 1-1 時間、路徑長與位移 1-2 速率與速度 1-3 加速度運動 1-4 等加速度運動-斜面與落體運動 實驗1-1 位移與速度的變化 |
直線運動(理化) 1-1 時間的測量 1-2 位移與路徑長 1-3 速率與速度 1-4 加速度與等加速度運動 |
直線運動(理化) 1-1 時間的測量 1-2 路程和位移 1-3 速率和速度 1-4 加速度 1-5 自由落體 |
第二章 | 力與運動(理化) 2-1 慣性定律 2-2 運動定律 2-3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2-4 圓周運動與萬有引力 |
力與運動(理化) 2-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2-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2-3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2-4 圓周運動與萬有引力 |
力與運動(理化) 2-1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2-2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2-3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2-4 圓周運動與重力 |
第三章 | 能量-由功到熱(理化) 3-1 功與功率 3-2 功與動能 3-3 位能、能量守恆定律與能源 3-4 槓桿原理 3-5 簡單機械 實驗3-1 轉動平衡-槓桿原理 |
功與能(理化) 3-1 功與功率 3-2 動能、位能與能量守恆 3-3 槓桿原理與靜力平衡 3-4 簡單機械 3-5 能源 |
功與機械應用(理化) 3-1 功與功率 3-2 位能與動能 3-3 力矩與轉動 3-4 簡單機械 |
第四章 | 電流、電壓與歐姆定律(理化) 4-1 靜電 4-2 電流 4-3 電壓 4-4 歐姆定律與電阻 4-5 電路元件的串聯與並聯 實驗4-1 歐姆定律 |
基本的靜電現象與電路(理化) 4-1 靜電現象 4-2 電流 4-3 電壓 4-4 電阻與歐姆定律 |
電(理化) 4-1 靜電 4-2 電壓 4-3 電流 4-4 電阻 |
第五章 | 地球的環境(地科) 5-1 地球上的水 5-2 地表的改變與平衡 5-3 岩石與礦物 活動5-1 猜猜我是誰 |
水與陸地(地科) 5-1 地球上的水 5-2 地貌的改變與平衡 5-3 岩石與礦物 |
我們身邊的大地(地科) 5-1 水的分布與水資源 5-2 礦物與岩石 5-3 地表的地質作用 5-4 河道與海岸線的平衡 |
第六章 | 變動的地球(地科) 6-1 地球的活動與構造 6-2 板塊運動 6-3 臺灣的板塊與地形 6-4 岩層裡的秘密 活動6-1 板塊分布與運動 |
板塊運動與地球歷史(地科) 6-1 地球的構造 6-2 板塊運動 6-3 岩層記錄的地球歷史 6-4 臺灣地區的板塊與地貌 |
地球的構造與變動(地科) 6-1 地球的內部構造 6-2 板塊構造運動 6-3 地殼變動 6-4 臺灣地區的板塊運動 6-5 地球的歷史 |
第七章 | 浩瀚的宇宙(地科) 7-1 宇宙與太陽系 7-2 晝夜與四季 7-3 日地月的相對運動 活動7-1 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變化 |
運動中的天體(地科) 7-1 我們的宇宙 7-2 轉動的地球 7-3 日地月相對運動 |
太空和地球(地科) 7-1 綜觀宇宙 7-2 晝夜與四季 7-3 月相、日食與月食 7-4 日月對地球的影響-潮汐現象 |
第八章 | 運輸科技概說(生科) 8-1 運輸科技的演進與內涵 8-2 運輸系統的形式 8-3 運輸載具的介紹 活動8-1 運輸科技發展史及氣球車的製作 活動8-2 我是旅遊達人-運輸載具的分析與選擇 活動8-3 車輛構造大剖析 |
動力與運輸(生科) 8-1 便利的運輸系統 8-2 動力與動力機械 8-3 多樣的交通工具 |
運輸科技(生科) 8-1 認識運輸科技 8-2 動力來源 8-3 動力傳動方式 8-4 運輸載具 8-5 未來的運輸科技 |
第九章 | 運輸科技的原理與應用(生科) 9-1 運輸科技的原理 9-2 運輸科技的應用 9-3 運輸科技的商業運用-物流系統 活動9-1 滑翔機模型的設計 活動9-2 滑翔機模型的製作 活動9-3 物流公司大模擬 |
►109學年社會一上(新綱第一冊)
章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地理 | |||
第一章 | 認識位置與地圖 1-1 如何表示位置 1-2 經緯線網格 1-3 位置與生活的關聯 1-4 如何閱讀地圖 |
臺灣的位置 1-1 我的位置在哪裡? 1-2 臺灣的位置在哪裡? |
地圖與座標系統 1-1 如何使用地圖? 1-2 如何表示位置? 1-3 如何用全球經緯度座標系統定位? |
第二章 | 世界中的臺灣 2-1 全球的海陸分布 2-2 臺灣的位置及其影響 2-3 臺灣地區的範圍 |
位置對臺灣的影響 2-1 位置會影響哪些地理特性? 2-2 相對位置對臺灣帶來哪些影響? |
世界中的臺灣 2-1 如何在全球海陸位置中找到臺灣? 2-2 地理位置如何影響生活? |
第三章 | 地形 3-1 地形如何被形塑 3-2 常見的地形表示方法 3-3 臺灣地形的特徵與分布 |
臺灣的地形 3-1 臺灣地形的樣貌為何? 3-2 如何表現一地的地形? 3-3 如何適度利用土地資源? |
高低起伏的地形 3-1 土地利用和地形有什麼關聯? 3-2 地形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? |
第四章 | 海岸與島嶼 4-1 海岸的類型與特色 4-2 臺灣的海岸與利用 4-3 臺灣離島的成因 |
臺灣的海域 4-1 臺灣的海岸如何利用? 4-2 臺灣的海域利用現況如何? |
臺灣的地形 4-1 臺灣地形的分布和特色是什麼? 4-2 土地利用會造成地形災害嗎? |
第五章 | 天氣與氣候 5-1 天氣 5-2 氣候 5-3 臺灣的氣候特徵 5-4 臺灣的氣象災害 |
臺灣的氣候 5-1 今天的天氣如何? 5-2 臺灣的氣候有什麼特色? |
天氣與氣候 5-1 天氣與氣候一樣嗎? 5-2 分析天氣變化需要哪些資料? 5-3 如何利用天氣圖了解天氣變化? 5-4 如何說明臺灣的氣候特色? |
第六章 | 水文 6-1 水循環 6-2 水系與流域 6-3 臺灣河川的特色 6-4 臺灣水資源利用與保育 |
臺灣的水文 6-1 臺灣的水資源夠用嗎? 6-2 如何充分利用水資源? |
水文與水資源 6-1 降落到地面的水能完全被利用嗎? 6-2 臺灣的水資源分布平均嗎? 6-3 降雨豐富的臺灣為什麼還會缺水? |
歷史 | |||
第一章 | 史前臺灣與原住民文化 1-1 考古發掘與史前文化 1-2 臺灣原住民的遷徙與傳說 |
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族 1-1 從考古認識史前文化 1-2 臺灣原住民族的傳說與遷徙 |
史前時代與原住民 1-1 如何追朔歷史 1-2 臺灣的史前文化 1-3 原住民的起源與傳說 |
第二章 | 大航海時代各方勢力的競逐 2-1 大航海時代歐洲人東來 2-2 海商在臺澎的活動 2-3 各方勢力在臺灣的競逐 |
大航海時代的臺灣 2-1 東亞海上貿易的發展 2-2 各方勢力在臺的競爭 |
大航海時代的政治 2-1 熱鬧的大航海時代 2-2 各方勢力在臺灣的競逐 2-3 原住民與外來者的互動 |
第三章 | 大航海時代臺灣原住民與外來者 3-1 原住民與外來者的早期接觸 3-2 與外來政權的合作與對抗 3-3 外來者的影響 |
原住民與外來者的接觸 3-1 原住民遇到西方人 3-2 原住民與鄭氏政權 |
大航海時代的經濟與文化 3-1 土地拓墾與漢人來臺 3-2 臺灣的貿易 3-3 各式宗教文化的傳入 |
第四章 | 清帝國統治政策的變遷 4-1 清初治臺政策與措施 4-2 晚清治臺政策與建設 |
清領前期的政經發展 4-1 初期的治臺政策 4-2 行政區劃演變 4-3 對外事件與施政措施 |
清帝國時期的政治與經濟 4-1 清廷的治臺政策 4-2 土地開發 4-3 貿易發展 |
第五章 | 清帝國時期農商業的發展 5-1 農業發展 5-2 商業活動 5-3 國際貿易的成長 |
清帝國時期的農商發展 5-1 農業發展 5-2 臺灣與中國的貿易活動 5-3 開港後的變遷 |
清帝國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5-1 渡海來臺為生活 5-2 三年一小反,五年一大亂? 5-3 社會風氣的轉變 |
第六章 | 清帝國時期社會文化的變遷 6-1 漢人社會與文教的發展 6-2 原住民的社會文化變遷 |
清帝國時期的社會與文化 6-1 變動的移民社會 6-2 西方文化的再傳入 6-3 原住民社會文化的變遷 |
清帝國時期的原住民社會 6-1 清帝國時期的臺灣原住民 6-2 原住民生活空間的變動 6-3 原住民與十九世紀末國際變局 |
公民 | |||
第一章 | 公民與公民德行 1-1 什麼是公民? 1-2 現代公民應具備的基本德性 |
自我發展與人性尊嚴 1-1 什麼是自我發展? 1-2 自我發展與人性尊嚴有何關聯? 1-3 如何保障人權以維護人性尊嚴? |
人性尊嚴和人權保障 1-1 為什麼保障人權和維護人性尊嚴有關? 1-2 為什麼人權應受到普遍性的保障? 1-3 世界人權宣言的內涵 |
第二章 | 權利與校園生活 2-1 權利與權力 2-2 校園中的權利 2-3 如何在校園中實踐公民德性? |
公平正義下的性別平等 2-1 性別差異為何產生不平等的現象? 2-2 性別不平等帶來哪些不公平的處境? 2-3 如何促進性別平等以落實公平正義? |
性別平權 2-1 社會性別可能造成哪些不平等現象? 2-2 性別不平等造成什麼不公平的處境? 2-3 性別平權的措施 |
第三章 | 家庭生活 3-1 家庭的功能 3-2 家庭中的親屬關係 3-3 家庭型態與模式的轉變 |
我們都是一家人 3-1 法律如何規範親屬關係? 3-2 家庭型態為何產生轉變? 3-3 家庭功能如何改變? |
親屬關係與家庭職能 3-1 親屬關係如何形成? 3-2 為什麼家庭型態日趨多樣化? 3-3 家庭功能如何隨著社會轉變而改變? |
第四章 | 平權家庭 4-1 家務勞動的分擔看性別平權 4-2 親子間的權利與義務 4-3 公權力如何協助家庭發揮職能? |
家庭協奏曲 4-1 家人親密關係如何維持? 4-2 政府如何協助建立平權家庭? 4-3 政府如何協助家庭發揮功能? |
平權的家庭 4-1 為何親屬間具有權利義務關係? 4-2 家務勞動分擔如何影響個人? 4-3 公權力如何協助家庭發揮職能? |
第五章 | 原住民族部落與公民參與 5-1 原住民族部落的意義與重要性 5-2 部落中的公民參與 |
校園生活中的公共參與 5-1 為什麼我們要到學校? 5-2 我們在學校有哪些權利與責任? 5-3 學生如何參與校園公共事務? |
校園生活與公共事務參與 5-1 學生在校園中有哪些權利? 5-2 如何解決生活和公共事務的爭議? 5-3 學生如何參與校園公共事務? |
第六章 | 人性尊嚴與普世人權 6-1 人性尊嚴與保障人權 6-2 為什麼人權應受到普遍性的保障? |
我住故我在.社區與部落 6-1 社區參與的重要性為何? 6-2 部落的組成與重要性為何? 6-3 如何追求社區與部落的永續發展? |
社區與部落 6-1 社區是什麼? 6-2 部落對原住民族的意義與重要性為何? 6-3 原住民族部落如何面對危機? |
►109學年社會二上(新綱第三冊)
章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地理 | |||
第一章 | 中國的自然環境 1-1 地形 1-2 氣候 |
中國的自然環境與傳統維生方式 1-1 中國的自然環境有何特徵? 1-2 傳統中國的維生方式有何特徵? |
中國的人口分布與自然環境 1-1 中國人口主要分布在哪裡? 1-2 中國各地的傳統維生方式有何差異? |
第二章 | 中國的人口 2-1 傳統生活與人口分布 2-2 人口遷移與文化擴散 2-3 人口成長與問題 |
中國的人口成長與文化遷移 2-1 中國眾多的人口是怎麼來的呢? 2-2 中國如何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? |
中國的人口成長與遷移 2-1 中國要面對哪些人口問題? 2-2 中國人口遷移造成那些影響? |
第三章 | 中國的產業與經濟 3-1 農業的轉型 3-2 工商業的轉型 3-3 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 |
中國的工業發展與地區差異 3-1 中國工業發展的條件為何? 3-2 中國的經濟核心在哪裡? |
中國的產業轉型與區域差異 3-1 中國的產業發展有什麼轉變? 3-2 經濟轉型後為何產生區域差異的現象? |
第四章 | 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全球關聯 4-1 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 4-2 中國的全球貿易與投資 4-3 「一帶一路」政策與全球發展 |
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全球關連 4-1 中國如何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市場 4-2 中國與全球有什麼關連? |
全球化下的中國 4-1 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為何? 4-2 中國經濟發展對全球有何衝擊? |
第五章 | 全球氣候概述與氣候變遷 5-1 全球氣候概述 5-2 氣候變遷的衝擊 |
太平洋三大島群 5-1 南島語族住在哪些地方? 5-2 大洋洲的居民以何種產業維生? 5-3 紐西蘭為何與眾不同? |
大洋洲與兩極地區(一) 5-1 大洋洲能提供哪些資源? 5-2 為何能從兩極地區了解全球環境變遷? |
第六章 | 大洋洲與兩極地區 6-1 大洋洲 6-2 兩極地區 |
澳洲與兩極地區 6-1 揮舞英國旗幟的澳洲,為何投入亞洲的懷抱? 6-2 北極和南極是誰的? 6-3 氣候變遷對兩極地區及大洋洲的衝擊為何? |
大洋洲與兩極地區(二) 6-1 大洋洲區域發展有哪些特色? 6-2 大洋洲、兩極為什麼都成為戰略競合地區? |
歷史 | |||
第一章 | 商周至隋唐時期的國家與社會 1-1 從部落到封建 1-2 從封建到帝制國家 1-3 帝國政治的分合 |
商周至隋唐的國家與社會 1-1 從封建到郡縣 1-2 選才制度的發展 |
商周至隋唐時期的國家與社會 1-1 中央集權與文字統一 1-2 選拔官員、稅收制度與統治合法性 |
第二章 | 商周至隋唐時期的民族與文化 2-1 各族群間的互動 2-2 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影響 |
商周至隋唐的民族與文化 2-1 商周至魏晉南北朝的民族與文化 2-2 隋唐時期的民族與文化 |
商周至隋唐時期的民族與文化 2-1 生活方式、飲食服飾的特色與交流 2-2 宗教禮俗、學術思想的特色與交流 |
第三章 | 宋元多民族並立的時期 3-1 宋元時期國際的對抗與征服 3-2 宋元時期的商貿與文化交流 |
宋元時期的民族互動 3-1 遼宋金的國際互動 3-2 蒙古的崛起與擴張 3-3 商貿與文化交流 |
宋元時期的國際互動與交流 3-1 宋元時期的國際互動 3-2 宋元時期的商貿與文化交流 |
第四章 | 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變動 4-1 明清帝國的建立與擴張 4-2 東亞世界的經貿關係 4-3 東亞世界與西方的文化交流 |
明清帝國與天朝體制 4-1 明清時期的東亞世界 4-2 商貿活動的發展 4-3 東西文化的交流與影響 |
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變動與交流 4-1 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變動 4-2 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商貿與文化交流 |
第五章 | 西力衝擊下的東亞世界 5-1 西力對東亞世界的衝擊 5-2 中日對西力衝擊的回應 5-3 甲午戰爭後的變革 |
西力衝擊下的晚清變革 5-1 鴉片戰爭的爆發與影響 5-2 甲午戰爭的爆發與影響 |
晚清的外力衝擊與政治變革 5-1 晚清時期的東西方接觸與衝突 5-2 甲午戰爭後的政治體制變革 |
第六章 | 晚清社會文化的調適與變遷 6-1 城市風貌與新媒體 6-2 家族與婦女角色的轉變 |
晚清的社會文化變遷 6-1 城市新風貌 6-2 家族與婦女角色的變化 |
晚清城市的新風貌與新文化 6-1 城市新風貌 6-2 新知識的傳播 6-3 家族與婦女角色的轉變 |
公民與社會 | |||
第一章 | 國家與民主治理 1-1 什麼是國家? 1-2 國家與政府的差別 1-3 民意與政府政策的決定 |
國家與民主政治 1-1 國家是如何形成的? 1-2 國家與政府的關係為何? 1-3 民主政治具備哪些特色? |
人民與國家 1-1 國家的組成 1-2 政府權力分立與制衡的目的 |
第二章 | 憲法與人權保障 2-1 法治與人治 2-2 法律與位階 2-3 憲法為何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? |
我國的中央政府 2-1 民主國家建構政府的原則為何? 2-2 我國的中央政府如何組成? 2-3 我國中央政府各權力間是如何互動的? |
法治的基本概念 2-1 法律的內涵與位階 2-2 要法治還是人治? |
第三章 | 憲法與權力分立 3-1 為什麼政府的體制需要權力分立 3-2 有限政府與憲政精神 |
我國的地方政府 3-1 為何要有地方政府與地方自治? 3-2 我國的地方政府如何組成? |
我國的政府 3-1 我國的政府是如何分權的? 3-2 我國的政府各權力間如何制衡? |
第四章 | 中央政府 4-1 中央政府的組成 4-2 我國中央政府的制衡關係 |
公共意見與政府政策 4-1 什麼是公共意見? 4-2 公共意見如何形成? 4-3 利益團體與政黨如何反映公共意見? |
依法行政的政府 4-1 我們與行政法的距離 4-2 無所不在的行政行為 4-3 行政救濟的重要性為何? |
第五章 | 地方政府 5-1 地方政府的組成 5-2 地方政府的職權 5-3 地方政府的運作 |
媒體、社群網路與識讀 5-1 媒體在民意形成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為何? 5-2 閱聽人如何覺察媒體的影響? 5-3 網路對參與公共事務有何影響? |
犯罪與刑法 5-1 刑法的意義與原則 5-2 刑罰的目的與種類 |
第六章 | 政治參與 6-1 為什麼要政治參與 6-2 為什麼投票是重要的參與形式? 6-3 如何落實公平投票? |
民主社會的政治參與及投票 6-1 為什麼政治參與很重要? 6-2 為何常用投票作為重要的參與形式? 6-3 我國投票過程中如何落實公平? |
犯罪的追訴 6-1 刑事訴訟與程序 6-2 刑事訴訟程序中的重要角色 |
►109學年社會三上(第五冊)
章次 | 翰林 | 康軒 | 南一 |
地理 | |||
第一章 | 西亞與中亞 1-1 西亞 1-2 中亞 |
西亞與中亞 1-1 西亞的自然環境 1-2 西亞的產業發展 1-3 西亞的近代發展 1-4 中亞的自然環境 1-5 中亞的產業發展 |
西亞與中亞 1-1 西亞 1-2 中亞 |
第二章 | 歐洲概說與南歐 2-1 歐洲概說 2-2 南歐 |
歐洲概述與歐洲西半部(一)南歐 2-1 歐洲概述 2-2 南歐各國 |
歐洲概說與南歐 2-1 歐洲概述 2-2 南歐 |
第三章 | 西歐與北歐 3-1 西歐 3-2 北歐 |
歐洲西半部(二)西歐與北歐 3-1 西歐的自然環境 3-2 西歐的主要國家 3-3 北歐的自然環境 3-4 北歐各國 |
西歐與北歐 3-1 西歐 3-2 北歐 |
第四章 | 東歐與俄羅斯 4-1 東歐 4-2 俄羅斯 |
歐洲東半部與俄羅斯 4-1 東歐的自然環境 4-2 東歐的主要國家 4-3 俄羅斯的自然環境 4-4 俄羅斯的人文特色 |
東歐與俄羅斯 4-1 東歐 4-2 俄羅斯 |
第五章 | 北美洲 5-1 美洲概說 5-2 北美洲的自然環境 5-3 北美洲的經濟發展 5-4 北美洲的族群與文化 |
北美洲 5-1 北美洲的自然環境 5-2 北美洲的人文特色 |
北美洲 5-1 自然環境 5-2 人文特色 |
第六章 | 中南美洲 6-1 中南美洲的自然環境 6-2 中南美洲的人文環境 6-3 中南美洲的經濟發展 6-4 中南美洲的環境問題 |
中南美洲 6-1 中南美洲的自然環境 6-2 中南美洲的人文特色 |
中南美洲 6-1 自然環境 6-2 人文特色 6-3 環境問題 |
歷史 | |||
第一章 | 古文明的誕生 1-1 西亞古文明 1-2 埃及古文明 1-3 印度古文明 |
古文明的發展 1-1 西亞古文明 1-2 埃及古文明 1-3 印度古文明 |
亞非古文明的發展 1-1 西亞古文明 1-2 埃及古文明 1-3 印度古文明 |
第二章 | 希臘與羅馬文化 2-1 希臘的古典文化 2-2 亞歷山大東征與希臘化文化 2-3 羅馬的政治與文化發展 2-4 基督教的創立與早期發展 |
歐洲的古典文明 2-1 城邦分立的希臘文明 2-2 亞歷山大東征與希臘化文化 2-3 羅馬的政治與文化 2-4 基督教的創立與發展 |
地中海文明的融合 2-1 希臘文明 2-2 希臘化世界 2-3 地中海的統治者──羅馬 |
第三章 | 中世紀的歐洲及伊斯蘭世界 3-1 民族大遷徙與秩序重建 3-2 西歐的封建社會 3-3 拜占庭帝國 3-4 伊斯蘭世界 3-5 東西文化交流 3-6 中世紀後期歐洲的社會經濟發展 |
中世紀歐洲與伊斯蘭世界 3-1 西歐的封建社會 3-2 拜占庭帝國 3-3 伊斯蘭世界 3-4 中世紀後期的文化交流與社會變動 |
中世紀西歐、拜占庭帝國與伊斯蘭世界 3-1 中世紀西歐 3-2 拜占庭帝國 3-3 伊斯蘭世界 3-4 中世紀後期的文明交流與社會變動 |
第四章 | 近代歐洲的興起 4-1 文藝復興 4-2 王權的提高 4-3 地理大發現與海外拓殖 4-4 宗教改革 |
近代歐洲的興起 4-1 文藝復興 4-2 王權國家的形成 4-3 地理大發現與海外拓殖 4-4 宗教改革 |
近代歐洲的興起 4-1 文藝復興 4-2 王權擴張 4-3 新航路與海外拓殖 4-4 宗教改革 |
第五章 | 近代歐洲的變革 5-1 科學革命 5-2 啟蒙運動 5-3 專制王權的興起 5-4 工業革命 |
近代歐洲的變革 5-1 科學革命 5-2 啟蒙運動 5-3 專制王權的興起 5-4 工業革命 |
近代歐洲的變革 5-1 科學革命 5-2 啟蒙運動 5-3 歐陸專制王權的興起 5-4 工業革命 |
第六章 | 近代民主政治的發展 6-1 英國議會政治的發展 6-2 美國獨立與建國後的發展 6-3 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的崛起 6-4 維也納會議後的歐洲政局 |
近代民主的革命浪潮 6-1 英國議會政治的發展 6-2 美國獨立與發展 6-3 法國大革命 6-4 維也納會議後的歐洲 |
近代民主政治的發展 6-1 英國議會政治的形成 6-2 美國獨立與建國後的發展 6-3 法國大革命 6-4 維也納會議後的歐洲 |
公民與社會 | |||
第一章 | 選擇與消費 1-1 機會成本 1-2 影響需求的因素 1-3 消費者權益的保障 |
選擇與消費 1-1 經濟問題的產生 1-2 選擇與機會成本 1-3 消費者與消費行為 1-4 消費者權益的保障 |
選擇與消費 1-1 經濟問題的產生 1-2 選擇與機會成本 1-3 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 1-4 消費者的權益保障 |
第二章 | 生產與利潤 2-1 生產行為 2-2 生產者的選擇 2-3 生產的目的是獲取利潤 |
生產與利潤 2-1 生產要素 2-2 生產者的課題 2-3 生產者的目的是獲取利潤 |
生產與利潤 2-1 生產行為與生產要素 2-2 生產的課題 2-3 生產的目的 2-4 企業的經營與風險 |
第三章 | 市場與貨幣 3-1 經濟活動循環 3-2 市場機能 3-3 經濟制度 3-4 貨幣的演進與價值 |
市場與貨幣 3-1 市場與經濟活動的循環 3-2 市場價格的形成 3-3 貨幣的發展與功能 |
市場與貨幣 3-1 市場的經濟活動 3-2 市場價格的形成 3-3 貨幣便利市場交易 3-4 通貨膨脹影響市場交易 |
第四章 | 分工與貿易 4-1 絕對利益與比較利益 4-2 國際分工與貿易 4-3 國際貿易與外匯 |
分工與貿易 4-1 分工合作的社會 4-2 分工的原理 4-3 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 |
分工與貿易 4-1 絕對利益與比較利益 4-2 國際分工 4-3 國際貿易與外匯 |
第五章 | 個人與家庭經濟 5-1 就業與職業倫理 5-2 失業 5-3 家庭經濟規畫 5-4 正確的理財觀念 |
家庭的經濟生活 5-1 就業與失業 5-2 家庭經濟的規畫 5-3 建立理財觀念 |
家庭的經濟生活 5-1 就業與失業 5-2 家庭經濟規劃 5-3 理財與風險 |
第六章 | 企業責任與綠色經濟 6-1 企業經營的型態與原則 6-2 企業的社會責任 6-3 綠色經濟與永續發展 |
企業經營與永續發展 6-1 企業的型態 6-2 企業的社會責任 6-3 綠色經濟與永續發展 |
經濟發展的倫理規範 6-1 工作倫理 6-2 企業倫理 6-3 環境倫理 |